酒窖:指酒糟發(fā)酵的窖池、窖坑,不是酒的陳化倉庫。酒窖的大小沒有特別規(guī)定,可大可小?,F在比較多的形制是4米長、2.5米寬、3米深,每年產坤沙酒9噸左右。釀造優(yōu)質醬香酒的酒窖須構筑在由紅砂巖風化而成的紅砂壤上,四壁砌以砂巖條石。在茅臺鎮(zhèn)7.5平方公里核心產區(qū),酒窖選址應不超過550米海拔。
大曲:以其曲塊大、用量大區(qū)別于小曲。醬香型白酒的很多呈香呈味物質來自于酒曲,常言道“曲是酒之骨”,說明酒曲對酒的重要性。鄭氏酒業(yè)的酒曲里有117味中草藥,酒曲本身的芬芳遠勝與通常的白水曲,謂之“藥乃曲之魂”。以藥入曲歷史久遠,北宋最盛,已到無藥不成曲的程度,《北山酒經》所載的十幾種酒曲,每一種都加有藥材。醬香酒大曲為高溫大曲,制曲溫度達65度,通常100斤小麥能制曲不足80斤。按曲糧比1:1計算,在整個生產中,小麥的用量超過高粱用量。
勾兌:茅臺鎮(zhèn)醬香型白酒的生產過程是開放的,直接受當時環(huán)境因素的影響,每一年釀出的酒是有差異的。為保證出品品質的一致性,要進行調整,即勾兌。勾兌是對經陳化的基酒有針對性地加入一些調味酒(含呈香呈味物質豐富)進行調整,再加入適量的酒齡更老的酒以增加醇厚感。調味酒可以是在通常蒸餾時留取的一些有特點的酒,也可以是特意從發(fā)酵體系特定位置酒糟蒸餾出來的酒。醬香型酒三種典型體對應的是不同的發(fā)酵部位。醬香型酒成分復雜,以至于其主體香來源于哪些物質尚無定論,六種假說莫衷一是。醬香酒的勾兌所用素材,百分之百來源于其釀造本身。
陳化及年份:新釀造出來的酒,每個輪次有每個輪次的特點,整體上醇醛酸酯這些主要的呈香呈味物質不夠協調,口感生澀、辣沖,需要一段時間的貯存使其陳化,成為陳釀。陳化主要的進程是酒體中的醇與酸形成酯。實驗數據表明,醬香酒中的總酸含量**,需要比其他香型的酒更長的時間陳化。清香型、濃香型酒不到6個月,酯化反應基本停止,而醬香型酒酯化反應在36個月才趨于平穩(wěn)。所以不同的酒,因其成分的差異,陳化需要的時間也不同,也就是說陳化時間對酒水質量的貢獻是不同的。質量不好的新酒,不可能陳化出高質量的老酒。埋一堆土陶,希望挖出來是青花,可能嗎?
把年份作為質量背書,近十幾年大行其道,讓人真假難辨。由于缺乏相應的手段約束,又有巨頭引領,以國人的自律精神,“年份”酒泛濫是必然的結果。好不容易在2019年等來了團體標準“白酒年份酒T/CBJ2101-2019”,卻是一個以管理、評判為主,檢測為輔的標準。不管怎么說,有標準總比無標準好。
原漿:這是被用來與“勾兌”撇清關系的標簽,因為“勾兌”一度是制假的代名詞。原漿一詞由某**濃香酒廠發(fā)明并使用后,立即成為營銷熱詞,紅遍大江南北。可能**大酒廠中只有茅臺酒廠沒有出產過標示為“原漿”的產品了,因為不屑!醬香酒蒸餾出來,存放3年自然達到53度,無需加水降度,勾兌也是用早前的酒,**是不折不扣的原漿。倒是那些蒸餾度數70以上,加水降至50度左右出成品的,需要給自己立一塊“原漿”牌坊。
手工:近年來,由某江淮派**濃香酒企“手工班”的引領,茅臺鎮(zhèn)不少的酒廠亦步亦趨,也標示“手工”“手作”等等,不少還常常與“大師”聯用,純屬噱頭。如果把粉碎機、鍋爐、航車、液泵等工具的使用拿來判定茅臺鎮(zhèn)釀酒業(yè)已經是機械化、自動化了,那么,那些標榜自己“手工”、“手作”的能展示一下他們人背馬馱驢拉磨的生產場景嗎?
串酒:即串香酒,是用酒精將醬香酒丟糟中的呈香呈味物質串出而成的一種帶有**程度醬香酒風格的酒水,9塊9包郵的**是這種玩意兒。串香工藝不能標稱為醬香型白酒,因為醬香酒國標GB/T26760-2011將醬香型白酒定義為:以高粱、小麥、水等為原料,經傳統固態(tài)法發(fā)酵、蒸餾、貯存、勾兌而成的,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(fā)酵生產的呈香呈味物質,具有醬香風格的白酒。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